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说自己有抑郁症_1

    情感语录 admin 51次浏览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说自己有抑郁症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说自己有抑郁症”的应用场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说自己有抑郁症
    2.抑郁症导致记忆力和注意力变差,还能恢复吗?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说自己有抑郁症

    1、最早我们提起来精神病和神经病几乎是意指同一种病。虽然我们普通大众不能说出来区别,但是我们被告知,精神病或者神经病是不正常的,应该远离。从这种大众认知我们可以得知:在那种吃饱穿暖就是幸福的年代,大家对精神类疾病是缺少正确认识的,而实际上

    神经病和精神病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疾病,神经病侧重生理,神经系统组织发生病变或者机能障碍,比如脑瘫,帕金森,癫痫,一般思维和判断能力是正常的。可以简单理解为生理病变导致的行为异于常人。而精神病,指的是人的精神 ,特指情感、意识、思维,意志等心理活动出现持久的明显异常,显得古怪,在这种病态心理支配下,会攻击自己, ,伤害他人,自知力缺乏等,因为很少有器质性病变,所以只能通过症状来判断病因

    所以,在最早时候,大家都知道无论是精神病还是神经病,总之和大家不一样就对了。而因为缺乏知识,恐惧未知,盲目从众,只关心温饱,所以那时候对精神病和神经病患者都是缺少理解和关注的。尤其是精神类病,因为没有明显的生理变化,所以不容易被发现。可能最多被认为是脾气古怪,性格不好。大家对精神类病是敬而远之的。哪怕真的自己不舒服,也不会给自己贴标签。因为在一个对精神病有芥蒂的时代自爆精神病无异于“自取其辱”,所以能憋着就憋着,能不让人知道就不让人知道。但这个群体少吗?未必少,只是不被关注,不被看到,不被认识罢了。

    2、当人们在听说抑郁症的时候人们在谈论什么?其实多数时候并不是抑郁症本身。当精神类疾病的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比如早期时候类似崔永元,以社会中有一定 的一些人,亲身讲述疾病经历,帮助普及抑郁的大众认知,让“抑郁”“抑郁症”逐渐被人们接受,但这个接受目前 于人们知道它是一个心理方面的事情,很多人依然无法区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加之社会对精神类疾病的接纳度不断提升,甚至有些人关注精神类疾病,造成大家有一种突然得到某种关爱的心理。

    从以前的耻于说病,到现在主动说病,知乎里有大量的关于抑郁症、强迫症心理的普及,也同时有很多伪抑郁症真抑郁情绪的人主动贴上抑郁症的标签去谈论抑郁症。为什么?因为抑郁症的典型症状不开心和生活里压力太大的不开心的表现几乎一毛一样(其实真的不是一回事),后来大家都戏谑的称,这年头没点心理病都不好意思,其实它透漏的背后的意义是,我们大家在面对很大的心理压力时经常不被人关注和看见,那是我们心理有对被爱和被关注的需求,这是一种很正常的需求。无奈现实情况无法得到满足,正好可以借着这些标签,让人关注到自己,让自己得到其他人的理解,获得心里压力的释放。

    抑郁症导致记忆力和注意力变差,还能恢复吗?

    前段时间,因为参加脱口秀,李雪琴火了。人们喜欢她丧丧的模样,一口东北味儿的逗乐,还有那细品之后,富有哲理的段子。

    李雪琴很多段子细细品味后,带有一丝忧伤。这让我想起了早些年周星驰的很多影片,第1遍看不懂,第2遍看完笑,第3遍看完哭。

    大张伟说李雪琴是天才,李诞说她天赋异禀。 我倒觉得,她那些 搞笑 但富有哲理的段子背后,不仅是北大的深厚学识底蕴,还有一点别人没有的看破人生的味道。 而这一点,可能就源于她自己曾经是一个忧郁症患者。

    现在的 搞笑 天才,曾经的忧郁症患者

    李雪琴是在北京大学读大四的时候,被确诊抑郁症。

    她说那个时候自己压力很大,但当时的男朋友比她还要悲观,当她情绪低落的时候,男朋友救不了她,两个人就像在对方脖子上套了一个绳子,互相在拽,要把对方勒死。

    在李雪琴抑郁最严重的时候,她说不知什么事情就会让她难过,也不想跟人说话,不想见任何人。晚上她经常失眠,只有把自己熬到特别困的时候,才能够睡去,还经常一夜一夜地做噩梦。

    后来,李雪琴北大毕业,去纽约大学读研究生,但是因为抑郁症不得不休学。

    最严重的时候,李雪琴曾经在自己的手腕上划了三道囗,然后又给自己包扎好,觉得不应该浪费时间在 上。

    同时,李雪琴说出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很多学霸会得抑郁症,北大一到期末时看抑郁症的人很多。李雪琴是在北医六院,精神科最好的医院就诊,北大的学生去那里诊治可以一折,打完一折的价格,一次还要200多块钱。

    为什么 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

    很 ,对自己要求高的人,比普通人得抑郁症的概率要高很多。 比如,我们熟知的主持人崔永元,歌手朴树,企业家任正非等等,在别人眼中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是需要仰望的人,可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以李雪琴为例,很多人认为她得抑郁症的原因,跟父母离婚有关系。确实,这个是有一定影响,但是,很多父母离婚的孩子并没有得抑郁症,为什么李雪琴会得呢?

    我们从她的只言片语当中,可以找出原因。“妈妈是我带大的”,姐姐说妈妈离婚之后情绪很不稳定,她经常要在门外哭够了之后,抹下眼泪,然后回到家照顾好妈妈。李雪琴还说,为了不让父母觉得离婚对自己造成了影响,她只能努力学习,让自己一直保持第1名。

    从这2点来看,李雪琴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非常有责任感,或者是有点追求 。恰恰是这种尽善尽美,让她的生活压力特别大,长期的积累之下,就容易导致抑郁症。

    我们再去看崔永元、朴树等名人的经历,同样会发现,他们都是追求 的人。

    所以说,过于追求 确实会让一个人很 ,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 的作用。

    作为父母,不要给孩子过高的要求

    有人问: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得抑郁症?

    答案可以有很多个。

    1、突遭变故,比如说至亲之人突然离世。

    2、父母离异,或者父母经常争吵,孩子心灵受到创伤。

    3、被暴力对待,不论是身体上的还是语言上的冷暴力,都可能加剧孩子得抑郁症的风险。

    4、被忽视,被压抑,比如家庭中有多个子女,不被偏爱的孩子,长期被打压和压制的孩子。

    以上这些,都是很多家长容易注意到的,或者会注意防范的。而我今天之所以要讲李雪琴的例子,就是要告诉父母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要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要警惕孩子 主义的倾向。

    而孩子“理想中的自己”常常是在父母不自觉的影响中产生的。 如果父母总是传递一种信号,孩子要 ,要坚强,要独立,甚至必须善良,必须为他人着想,这些长期的渗透结果就是孩子把对自己的要求设定的很高。可是,凡事过犹不及,没有缺点,过于 的孩子本身就是“问题”。

    要知道, 主义是把双刃剑,如果用得不得当,孩子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抑郁症患者,哪怕他是一个学霸,他是名人,他是企业家,他已经达到了人生很高的位置。

    而抑郁症就像得重感冒一样,等它来的时候,患者就是忍不住地要胡思乱想(打喷嚏),看到窗户会有忍不住飞下去的冲动(发烧),当抑郁症发作的时候,这些是很难控制的。也不是,大家说几句你已经很 了,你有什么好忧郁的,就可以马上解决的。

    我们总说“防患于未然”,心理问题常常是滞后反应,等孩子出现问题时再去调整,可能就晚了。 所以,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心理 健康 ,快快乐乐地成长,那么就要在他们的成长路上,创造更优良的家庭环境,作出正确的引导。

    希望我们的孩子是真的快乐,而不是在抑郁之后看透一切的“ 搞笑 天才”,因为抑郁的过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趟过来。 在我看来,丧丧的 搞笑 的李雪琴正是在用“丧”来保护自己的内心,而那忧郁的“内核”并没有改变,只是她多了很多让自己平静的力量。希望她在治愈别人的同时,更多地治愈自己。

    我来说一说吧,毕竟我的职业是最容易遇到这样情况的。作为一名与抑郁症打交道的医生,尤其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确实存在一些群体性的相似点,而这些相似点,往往就是造成孩子们抑郁,甚至 的潜在原因。

    父母的不当行为有哪些

    都是做父母的,没办法评判别人是好是坏,但我可以根据我接触的抑郁症小患者中的一些共性问题,来推断出你想要的答案,哪些不当行为对孩子的抑郁和 有影响。

    1.父母感情不和,尤其离婚

    这一点是我最深刻的,怎么说呢,去年有一段时间连续收治了几名还在上初中或高中的青少年抑郁症小患者,几个小姑娘有一个完全一致的共同特点,父母感情不和。其中有一个小姑娘父母常年争吵,对女孩也经常大声训斥。另外几个小姑娘都是单亲家庭,父母早早的因为感情不和而分开,或是跟着父亲,或是跟着母亲,虽然父亲或母亲也很用心的去照顾女儿,但显然他们给不了孩子需要的全部 情感 。

    记得一名小患者父亲不相信她罹患抑郁症,也不同意带她看病,她就跑去妈 城市,要妈妈带她看病,但妈妈以要照顾再婚家庭的弟弟为由,拒绝了女儿的要求,结果小姑娘差点在陌生的城市寻了短见。

    压抑吗?不压抑吗?凭什么呢?同样是父母的亲生骨肉,一碗水就算端不平也不该有太大的差别吧?有些不平衡的人可以隐忍这种不公,有些却更深刻的记住了这种无助的感觉,越来越消极,越来越悲观,产生抑郁,持续抑郁。

    3.童年的负性经历

    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里,有一点叫做童年负 件,是指在童年的时候经历了痛苦的给患者留下深刻印记的事件。比如在童年遭受家暴,创伤,或家庭聚变等。而童年负 件不单单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更是可能引起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 情感 障碍、分离转换性障碍在内的大多数精神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童年的负性经历不单单可能导致发病,而且还往往会影响人格的形成过程,还容易导致酒精依赖或 依赖等物质依赖。

    4.来自父母的 情感 支持

    上面提到的例子,在罹患抑郁症后,患者自身有强烈的求治 ,但是父亲先是不相信,不认可所谓抑郁症,母亲又以照顾再婚家庭的弟弟为由拒绝了身在异乡的女儿。在女孩最需要父母 情感 支持的时候,父母双方都选择了不去支持女儿,所以女孩才出现了强烈的无助感和绝望感,进而出现了冲动轻生的行为。

    所以,确诊患者,缺少家人 情感 支持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绝望情绪,出现轻生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最近几年有明显增长的趋势,和我们的 社会 有一定关系,当然也和所处的原生家庭有一定关系,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 健康 的童年,有一个 健康 的精神状态,我们的父母是不是应该做出一些改变了。

    我是学青少年方向的 社会 工作,看过很多案例。一个青少年的心理以及生理的成长与他的原生家庭是有很大关系的。子女的 社会 化场所就在原生家庭。父母带给孩子的影响十分巨大。

    在童年时期,如果父母总是不分场合不辩理由的就辱骂,殴打孩子,在外人面前随意贬低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会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对,在成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怀疑自己,长大后,渐渐的自尊心的不足,自卑感的笼罩也就会出现抑郁或者 的偏向。

    青少年时期是人 社会 化的重要时期,这时候的 观价值观人生观在逐步的形成中,需要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在家庭里,父母总是与他人做比较,看不到孩子的优点,给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孩子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爱,或者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不闻不问,父母的存在反而成为了孩子不开心的来源,家庭渐渐对孩子来说可有可无。这会让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逐渐自卑,对生活失去希望,越来越消沉,慢慢的就会有往抑郁或 的倾向。

    父母在教养中有4种行为,容易导致子女的抑郁或 .

    前一阵子,网上到处都是晒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怒吼的视 ,评论区下面各种附和,甚至还有家长说,孩子盯紧了就有出息了。焦虑的家长很难教养出心理 健康 的孩子,别把你的情绪带给孩子,他们还没长大,需要的更多耐心的呵护。人生是一条单行线,陪孩子成长只有一次,没有重来的机会,试错成本最高的就是错误的教养。不幸发生在任何一个家庭,都是父母无法承受的痛苦。

    父母主要以下四种行为容易导致孩子抑郁情绪 , 情况严重的孩子会伤害自己,放弃生命。

    这次疫情是史上最长的一个寒期,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尤其长。 关系好的家庭,听到更多的是很珍惜这段难得相处的时光。如果你在教养孩子过程中感觉特别痛苦,一定是因为错误的教育方法。 和睦的家庭,良好的 关系是给孩子童年最好的礼物

    达到抑郁或 的程度,何其沉重,我没学过医真无法班门弄斧。那就当闲聊好了。

    我亲身经历,有一个亲戚在去年选择了极端行为终止人间之旅[流泪][流泪][流泪]我们始料不及的,后来我们亲戚圈分析,他长期病痛缠身苦不堪言是一个因素,问题是亲戚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按我父亲说法接受了部队熏陶是不可能走这条路的,这等于逃兵。那么为什么还做呢,我们不断回想他的过去现在,发现端倪,家庭冷战是最大因素,因为各种复杂原因,他在家里成了边缘人,没有存在感,也许已经很长时间患上忧郁症。事实上我们去医院探望几次,只有他孤零零一个人躺着,唯有保姆偶然看看[捂脸][捂脸][捂脸]一个人精神忧郁到了临界点,那点身体伤痛算什么呢,如果对生存产生恐惧,那么结束自己就是所谓解脱了。哀莫大于心死。

    回到本题,套入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不过如此。孩子的切身问题是对自由的掌控,至于说什么前途学业将来等等,那是父母希望,其实对于懵懂少年本人并不理解那么多,我们成年人的思想代替不了年少的他们,所以在引导他们回归必经之路,就得因势利导,而不是盛气凌人?

    所以问主邀请探讨父母哪些行为导致孩子忧郁症或 ?我认为是家长们矫枉过正,忘记了 人性质本身。按成年人思路制定学习计划、设定达到目标、规定实施条框、跟进用紧、逼、严。这种家庭氛围下的孩子从懂事开始就活在一个『气球』里,无时无刻的吹,不知哪天会爆,因为连家长都几乎忘记停下来不吹的动作。而他们的孩子把一家人开心相处当成奢望。这是很悲哀的[打脸][打脸][打脸]他们认为自己不是自己,他们仅仅是为可怕的父母活着,就像儿时看的动画片『哪吒』,终于扛不住了削骨还父削肉还母。他们整天胡思乱想,不想停下来也停不下来,父母那么多计划没完成怎么停下来呢?脑袋长期高速运动,随着各种身体失调接踵而来,手心冒汗、心率不齐、敏感、绝望等;开始带着一丁点希望,也许爸爸妈妈会高兴起来带我去公园什么的,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次次打击,越来越觉得自己没存在感,那么用自残让自己痛一下,把痛感当成存在的事实,这动作我那亲戚经常如此,撕皮[捂脸][捂脸][捂脸]而他的老婆儿子居然一句『变态』,没有重视起来。

    一个人如果沉闷、反常到某种地步估计就是忧郁症征兆了。施予者再不重视,缓解,气球终究爆炸。那么忧郁者解脱了,在忧郁症他们哲学里,是看破生死超脱自己。剩下活着的身边的人唯有悔恨,有什么用?都随风而去了,逝去的悲观者就算有灵也不屑于看到生者的悲戚与眼泪,唉!

    话题太沉重,就这样吧。

    父母重男轻女,言语刻薄,能直接导致孩子轻生。

    我初中一个同学,叫秋红霞,是个温顺的姑娘,性子很弱,但对人很友善,只是因为是女儿,不被父母重视,每年学费都是自己想办法,东挪西凑,她父亲说,女孩子家上那么多学干什么,又不能当饭吃?

    那年,她高考落选了,肯求父母让她再复读一年,可固执的父亲怎么也不答应,说有这个钱还不如给她弟攒着盖房娶媳妇用,非撵着她出外打工不可,她不依,暴躁的父亲对她恶语相加,甚至拳打脚踢,母亲虽然爱她,但又惧怕丈夫的淫威,只能暗自流泪,劝女儿不要和父亲闹僵。

    那年盛夏的一个晚上,软弱的同学把行李都收拾好了,父亲看到她终于听话了,长舒了一口气,露出了平日少有的笑容,对她说,在外你也花不了多少钱,发了工资就赶快寄回来,留着给你弟攒着。

    她默默地点了点头,告诉父母,她不会花家里的一分钱了,看到她如此懂事,父母都去休息了。

    等到第二天早上,母亲看她还没起床,就去喊她,一看吓坏了:女儿头歪向一边,口上还有白沫,大声喊人,可是已经晚了,女儿不知什么时候手都冰凉了!

    可怜而老实的姑娘,你怎么那么傻呢?母亲哭天喊地,可她怎么也听不到了!

    生命可贵,再怎么着也不能轻生啊!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据我的个人经验,总结出来有三“不该”,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1、有事尽量想办法解决,不该在孩子的面前争吵。

    父母家人吵架,孩子还小,分辨不出来对错,但是 情感 上会偏向平常对他好的那一边。稍微长大些,再面临这种情况,孩子会意识到弱势的一方才值得同情,这是一个留有阴影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身心随着吵闹声变得压抑、叛逆、甚至扭曲。

    要是察觉孩子的言行与正常孩子有所不同,请尽快介入心理辅助。因为性格还没定型,可以及时扭转过来。

    这时候,家长要避免争吵,营造出平和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平静温馨。

    家长们请记住一点:争吵只会增加矛盾,商讨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2、不该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家人。

    很多家长工作辛苦,回到家说话就没好气,而在家里的人听了心里也不舒服,于是矛盾升级。

    我们常说互相体谅,体谅是什么?在家的人理解出去赚钱的辛苦,赚钱的人明白在家的人要面对很多繁杂琐屑的事。

    各有各的难,各有各的辛苦,理解万岁。如此,家里的氛围才能好起来。

    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懂那么多,再小也有感知能力。不信?你在几个月大的婴儿面前大吵试试,孩子肯定大哭而不是笑。

    孩子的心灵敏感而脆弱,惊慌和恐惧重叠,会引起莫名的焦虑,想逃避那个令自己害怕的氛围,久而久之就抑郁了。

    3、孩子做错事时, 时间不该打骂,而是了解清楚原因,找出真相加以引导。

    当孩子做错了事,心里一定很害怕。这时候,要是家长先了解原因再决定是否惩罚,孩子的心里是服气的。

    若是不问原由,揍一顿再说,孩子的心里会产生叛逆情绪:反正说不说都要打,干脆什么也不说。从而形成一种习惯,挨打就能挺过去,下次犯错也不觉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了。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屡教不改,越打越皮实的原因。

    教育孩子,首先自己得是个讲道理的人,才能教会他懂道理。发泄自己的情绪之后再教育,是做家长的失责。

    还有的父母习惯端着架子,不和孩子亲近,殊不知这是最大的可悲。 ,才能和他像朋友一样地交流,了解孩子的心声。

    事实上有很多例子,温和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懂事,经常吵闹的家庭,孩子普遍情绪化。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这里说一说我的个人经历: 我在一个复杂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和爷爷、姑姑的关系不太好。每次家里吵闹,我躲在一旁簌簌发抖,无助而恐惧。

    那时候的我没有快乐,只有惊慌;没有鼓励,只有责骂,每天度日如年。很羡慕天空飞翔的小鸟,自由自在,没有争吵……

    渐渐地,我没有了笑容,那时候我应该是抑郁了,常常想离开这个 。曾经试过拿刀片割手腕,但是后来又觉得害怕,自己止血了,刀疤现在还很清晰。

    十八岁那年,我的初恋意外身亡,最后一根稻草不见了,感觉了无生趣,吃了一瓶安眠药静静躺着……被救回来的生命疲惫不堪,确诊重度抑郁。之后看医生吃药,到如今。

    我知道,初恋走了只是导火线,我一直是抑郁的。

    我的言行有一度影响了我的孩子,她对她的好朋友说不快乐。我得知后,深深反省,我的童年已经很不幸,不能让我的孩子也置身苦海。现在,她是一个快乐 健康 的孩子。

    这是一个过来人的真心话:路过的家长们可以看一看,真心希望我的建议可以帮到你,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结语:孩子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我们心甘情愿为之付出一切的人,孩子身心 健康 、快乐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当你感觉自己的情绪快要爆发时,想一想初衷和后果,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做家长的必修课。

    关于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导致子女的抑郁或 的问题我说说一点看法。

    孩子如果从出生是一位活泼可爱的那么孩子一定是个阳光的孩子,在生活当中无论是学习或其它方面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由于家庭成员的某一位父或母过于强势,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要强加干涉,把强势家长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在这样家庭氛围里久而久之 势必给孩子心里造成严重的压力,孩子的想法被家长压制无法实现慢慢的孩子内心变成抑郁,更严重的甚至去 。

    因此,做家长的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多鼓励孩子,家长也要学会孩子大了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孩子去实现自己理想,父母只有这样做就能避免孩子的抑郁或 的悲剧发生。

    这个问题要分成两部分回答。首先是导致孩子抑郁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大多比较娇惯,身体和精神都比较脆弱,这就是过度呵护的恶果。有时父母不经意的一些言语行为就能让他们抑郁。比如孩子想要一件衣服,父母没同意,小孩嘴上不说什么,但以前没被拒绝过,这次就是想不开,认为父母不爱他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有了抑郁情绪,并逐步泛化,最后形成抑郁症。而父母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再说 社会 导向有时也会出现问题,一些颓废主义文化散播开来,很多小鲜肉不男不女,宣扬抑郁无奈。而父母不做引导,有的反而非常欣赏。这些也会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一种错误理念,从而影响孩子。

    父母自己不上进还用各种语言或行动暴力逼近孩子当 名的行为,应该会容易导致子女抑郁。

    女孩从小就很乖巧,特别勤快,但是个性较胆小,有些自卑。

    女孩的父母也是普通的农民,家庭条件虽然不是特别好,但在村里也属于中等以上了。

    女孩只有一个弟弟,照理说应该是挺幸福的一家人。

    但是女孩的妈妈特别泼辣,一点亏都吃不得,如果别人说她一句,她必定会还回去十句的。

    女孩的爸爸呢,因为从小是一个人长大,没有什么兄弟姐妹,父母又去世得早,自立之前一直吃的是百家饭。

    为此,他一直特别敏感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自己没有别人幸福,自己的家庭也不如别人的家庭美满,自己的老婆不如别人的贤惠,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出色。

    在我们的记忆里,每次见到女孩的爸爸从来没见他笑过,总是唉声叹气,邻居们都很不解,明明他们家里过得还不错呀,比他们困难的家庭多了,但是很少有像他这么每天看起来很难过的。

    从女孩小时候开始,就经常看到她干活,同样,也经常听到她家的争吵声,无非就是女孩的父母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

    她的妈妈本来就泼辣,只要女孩的爸爸嘟哝几句,她的妈妈就能高声吵上半天,她的爸爸吃烦了,就会开始摔桌子摔碗,听说锅都砸坏了好几个。

    女孩一般都是小心翼翼地收拾,但凡哪个动作惹怒她的爸爸了,她的爸爸不是用恶毒的语言数落她,就是直接一脚踹上去。

    每每此时,女孩的妈妈就会开始对她和爸爸进行新一轮的谩骂。

    女孩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有次在放学路上和村里的一个男同学边说笑边走路,不料被她的妈妈看到了,她的妈妈就把她吼回了家,在家里说她不要脸之类的,从此以后女孩对异性有了莫名的恐惧,丝毫不再和任何异性有任何交流,直接影响了以后的婚姻。

    而她的爸爸呢,几乎每天都在数落她,比如弟弟和她抢东西她不给弟弟,弟弟开始哭闹,她的爸爸就会直接劈头盖脸地骂她只知道欺负弟弟,有本事欺负外人去。

    上中学的时候,女孩进入青春期,不太喜欢和人打交道,每次门口过了人,她的爸爸看她不和别人打招呼,也会毫不留情地骂她又笨又傻,话都不会说。

    邻居借了她家的锄头一直不还,女孩的爸爸不好意思去要,就要求女孩去要,女孩不愿意去,她的爸爸就又指着鼻子骂她“养活一个女儿不如养条狗,别人家的孩子几岁就知道借东西还东西”。

    女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每次分数一下来,她就不敢回家,因为她成绩降低几分,就要挨几顿揍,有几次冬天的时候,邻居看到女孩拿着试卷窝在家门口的麦秸跺里不敢进门。

    大概高中的时候,女孩就几乎不愿意出门了,听说在学校也不和任何人说话,看起来很麻木,在家的时候,父母再骂她,她就像完全没听见一样。

    读到高二老师劝她休学,让父母多陪她,过段时间再去学校,但是她的爸爸直接赶着她和村里的人出去打工了。

    后来在外面打工基本不回家,她的爸爸妈妈天天见了邻居就说她没良心,电话半年都不打一个。

    到大概快三十岁的时候,女孩好像只回家过不超过五次,每次仍然能听到她家的争吵,不同的是,女孩面对父母的争吵不再隐忍,会和他们吵起来。

    这几年好像自己在外面找个婆家结了婚,仍然不怎么回家,听我儿子说看她的朋友圈在母亲节的时候写过一段话,大概就是对母亲没多少感情,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感觉一直在抑郁,现在只想逃离之类的。

    抑郁症应该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我认为家庭的关系是最直接也是最致命的,父母和孩子之间,都不能让爱变了味,或者以爱的名义绑架彼此。

    对于父母来说,最不应该的行为是,把自己没法做到的事情强行安排给孩子去做,让孩子完成大人没能力完成的使命,好意思么。

    抑郁是什么状态?谁给解释一下?

    不知你多大年纪了,如果年纪不大,还年轻的话,是可以恢复过来的。

    抑郁症先有记忆力下降等情况,你的情况应该首先控制你的抑郁症,只有抑郁症好转记忆力才能逐渐好一些的。

    指导意见:

    这个不是 性的损害,不是不可恢复。不过这个首先要改善抑郁症的情况,只有抑郁症好转,对记忆力的恢复才能好一些的。这个是可以注意恢复的,但是比较慢,这个要对自己有信心,如果没有恢复的信心就真的不能恢复了。

    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最常见的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快感消失;今天没有以前充沛并且容易感觉到疲惫;容易感到自卑,自我评价较为消极;食欲不振导致体重骤然下降;常感到失眠或者睡眠时间增加;思维缓慢并且注意力难以集中;

    我们人的身心是一体的,就像大自然一样在于随时变化。而疾病的发生,正是身体对刺激或伤害而产生的变化,这是身体的智慧,只是人类对于生存的原始恐惧,害怕这种变化。

    我们做着许多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却要求身体的功能反应依然正常,一旦身体出现了不正常的反应,就急于去抑制。

    所以说疾病的症状都是有意义的,而我们总是习惯性忽略那正身体启动的自我保护信号。面对我们精密智慧完整的身体,因心灵的伤害留下的烙印,同样会体现在我们的身体。因此,治病先治心,这是不变的真理。

    这种在精神因素作用下突然发生的类似痴呆的状态,表现为“健忘”(有时确实是一种记忆力的丧失)、缺少常识、言语和举止与实际年龄不符。

    还有的是,不能对周遭情况正确感知,有点类似于老年痴呆的症状,人在哪里,时间是几点,人物关系不能清晰判断和区分。

    所以,抑郁症科学治疗的过程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去除这种痴呆或者傻的状况,说治愈患者让其重返社会,也不科学。

    本人中度抑郁症,说说我的经历吧。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从没感受过父爱母爱,从小性格内向,胆小,自卑,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初中辍学去外面打工,打工两年每天失眠焦虑,去医院检查得了中度抑郁症。抑郁症的状态就是失眠,饱受精神上的折磨,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待着。不喜欢和别人说话交流,。即使一个人得了抑郁症和正常一样,有说有笑的,那其实都是装出来的,怕别人排斥自己而伪装出来的一种状态。真正的内心是空虚的,对生活没有一点兴趣,如果自己走不出来很容易想不开,抑郁症的人其实都是很善良的人,只要有人安慰有人鼓励拉一把就走出来了,就能恢复了。

    不知道我算不算,三十岁也没谈过女朋友,十九岁高中毕业打工,学校的时候,没有零花钱不敢谈恋爱,开始赚钱家里就说要存钱,以后给我买房子娶老婆,兜兜装转,到了28岁,在县城买了房子,其实都是挺开心的,但是这两年年纪到了,父母逼婚的厉害,我没有经验,每次都是失败告终,感觉活着很痛苦很压抑,真希望一觉醒不来

    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们可以简单的谈一下。

    抑郁不同于抑郁症,它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的 情感 ,它的出现不一定都是坏事,它是只有人才具有的高级 情感 。

    抑郁有着悲伤的氛围,还有着心酸的感触,它使人暂时无法高兴、快乐,并处于一种消极、迟缓的状态。如果从一个人的整体来描述,就是思维变得迟缓,情绪变得压抑,意志变得消沉,精力变得沮丧、感觉变得麻木,反应变得缓慢。

    短暂的抑郁可以帮助人们不受伤害,这是因为当我们处于压力或是危险时,自身无法做到能够安全度过的时候,就需要在内心帮助我们不受外界的影响。这时候抑郁就会让我们与外界暂时隔离,免受现实的侵害。所谓两害相较取其轻,就是这个意思。

    但持续地存在抑郁中会让我们受到更大的伤害,这时抑郁就是我们把不能对外界的攻击、愤怒转换成了对我们自己的攻击和愤怒了。这就会引起我们许多人都的负性情绪和想法,比如我们会内疚、自卑、绝望、无助等等。

    因此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出现抑郁不要怕,我们需要通过抑郁来发泄不良的情绪,但不要让它一直牵着我们走。

    祝大家 健康 快乐!

    患抑郁症的病人,每个人的感觉不是完全一样的。有下类几种不同的感觉:内心愁苦,心里总觉伤心,有泪却流不出,好似泪管堵塞。有时觉得受到别人暗算,但自己却束手无策。还有的,自己有美好的梦想,与打算,却无从实现的了,久而久之,引起失眠,犯愁,愁哇愁。每日头脑昏昏沉沉,丢东拉西。抑郁的程度近乎于妄想症。想发财,但不敢入股市,想当官,但没入党,想 ,遇到不敢答讪,想找一个真爷们儿,但看看自己,又觉得怕人家看不上自己。想买房,又害怕当了房奴,想找对象成个家,又恐怕落进陷阱。等等,等等。有了这等心理表现的,如果自己不加以心理调正。极易患抑郁症。所以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害怕担心的事,就不要做,叫胆子大的人去做,以免自己做了以后强遭罪。

    什么是抑郁症以及它是如何运作的?

    “抑郁症是一种 情感 障碍,它激发非黑即白思维和内省方式,引起做梦过量现象,进而造成身心疲惫。”

    以上这个概念引用自Joe Griffin和Ivan Tyrell 的《Human Givens》一书,这个对抑郁症的定义在我看来是很前沿的一种观点。

    《Human Givens》这本书里还提到:“做梦是定向反应长时间持续运行的状态,消耗大量的能量储备。抑郁症患者做梦过量,能够把注意力正常唤醒所需的能量消耗殆尽,使得他们再也没有动力做其他事情,或者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有意义的感觉……它可以解释抑郁症的整个心理生物循环。”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得了抑郁症?

    (一)外部因素:

    1? 社会 结构变得松散以及人口的流动性,当一个人遇到困境时,很难得到足够的支持。

    2?离婚率的上升。

    3?消费主义的盛行,激发和扩大了人们的贪求和 。

    4? 科技 的发展让人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极力渴望随即就能解决。

    5? 社会 崇尚成功,对失败者极不宽容。

    6?生活中的各种不确定性。

    (二)内部因素

    我们对这个 的理解方式,即我们的归因风格,它决定着我们在面对糟糕事情的时候是否会变得抑郁。心理学家界定了三类重要的归因风格:

    1?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在一件事情中的作用?(我们对于每一次挫折是否都倾向于自责,而不是认为一件事情出了问题还存在其他原因?)

    2?我们如何看待一件事情的严重程度?(假如我们失去工作,是否认为自己的一生都完了;或者,我们只把这次事件当成暂时性的挫折,认为我们有可能找到其他就业机会?)

    3?我们如何看待一件事情的持久程度?(我们认为一次挫折很快就会过去,还是永远无法克服?)

    假如我们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认为一旦出问题天就会塌下来,认为挫折永远无法克服,那么,我们就容易罹患抑郁症。

    人们对抑郁症的主要误解有哪些?

    1?抑郁症患者只是想太多或是想不开。

    抑郁症不是简单的想太多或想不开。当抑郁症发作时,它是伴有多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症状,而且这些症状靠患者的个人意志是无法摆脱的。

    2?只有受了重大刺激才会得了抑郁症?

    有很多的抑郁症患者是因为生活中出现了重大的变化而得了抑郁症,而也有一些患者他们的生活在外人看来都挺好的,但他们也得了抑郁症。

    我们上面讲到,得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良的归因方式。当然,这种不良的归因方式对人的影响是长期而缓慢的,

    3?性格内向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性格外向开朗的人不容易得抑郁症。

    抑郁症与性格的内向外向无关,主要是看一个人对事情的归因方式。

    4?抑郁症是因为生理因素引起的?

    生理的症状是结果,而不是成因。生理的症状是因为长期 的思维方式改变了大脑的结构并影响了大脑的神经递质的分泌水平。

    5?抑郁症是精神癌症。

    我认为,抑郁症不是精神癌症, 不是!

    我觉得,这是一种对抑郁症患者不负责任,甚至是有害的说法。我认为,它很有可能是由抗抑郁剂的厂家提出的一种观点,目的在于恐吓患者去买他们的药。

    当我听到这样的说法时,是有些愤怒的。因为深受抑郁症困扰的人最需要的是:希望—-一个摆脱痛苦、正常生活的希望。而这样的一种说法却有可能极大地挫败抑郁症患者的信心,给他们的心灵蒙上沉重的阴影。

    《Human Givens》的两位作者说:“抑郁不是一种疾病,它是对某些导致过度做梦的 情感 内省行为做出的自然反应。” 两位作者还说:“这种关于抑郁症因果关系的新观点还具有明确的治疗意义。”

    抑郁情绪(Feeling Depressed)与抑郁症(Depression)的区别在哪里?

    几乎所有人都有情绪低落的时候,考试失利、被炒鱿鱼、与人争执,甚至只是雨天都有可能导致心情低落。有时可能根本就是没来由的消沉。伤感就那么不经意地来袭了。但是渐渐地,悲伤的感觉总会慢慢淡去。

    但是临床上所讲的抑郁症却是另外 事。抑郁症是一种医学上的情绪障碍,它无法靠意志来改变。它会持续至少两周的时间,并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状态、行为能力以及 情感 生活。

    抑郁症有多种不同的症状:情绪低落,对平时的爱好失去以往的兴趣,食欲的改变,自卑或者极度的负罪感,嗜睡或者失眠,无法集中注意力,焦躁或迟钝,浑身乏力,或者反复的轻生念头。

    如果你符合以上所述的五项症状:从精神学的角度讲,便可以被判定为患有抑郁症。

    不止是行为上的这些症状,抑郁症还会导致一些脑部的临床表现。

    首先,有些变化可以通过肉眼,以及X光检测观察到。其中包括检测出较小的额叶以及海马体(大脑的组成部分)。

    从更微观的角度讲,抑郁症与以下几点有关:

    以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为主的,某些神经传导物质的异常传递与消耗;生物钟节奏混乱;或是睡眠状况的明显变化;以及荷尔蒙紊乱,例如皮质醇(一种类 )偏高以及甲状腺 异常。

    什么是躁郁症(双相 情感 障碍),以及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躁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抑郁症,也被称之为双相 情感 障碍,因为患者的症状在高低两极来回摆动—-一段时期极度狂躁,随后一段时期极度抑郁。

    当患者处于抑郁阶段的时候,他们滥用快速眼动睡眠,做梦过于 繁。相比之下,患者处于狂躁阶段的时候,他们做梦的数量通常不足—-他们没日没夜地拼命工作、拼命玩耍,只有极少量的时间用于睡眠和休息,因为他们感觉没有必要。

    由于整晚熬夜,他们缺乏关键的快速眼动睡眠,无法减少 情感 唤醒状态(狂躁)。这样, 情感 唤醒水平越积越高,直到达到临界点,他们颓然跌入过量的快速眼动睡眠,以此弥补原先欠缺的,结果,进入抑郁状态。

    躁郁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对大多数患者而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患者学习自我调节 情感 障碍,并结合药物治疗。在抑郁阶段,患者需要适当利用心理治疗技巧治疗抑郁症。在狂躁阶段,重要的是,患者需要减少刺激,例如减少咖啡因的使用,并利用放松技巧。

    极其关键的是,患者应当得到充分的睡眠。在狂躁阶段,无论患者的生活看起来多么令人兴奋,除非他得到充分的睡眠,否则他的 情感 唤醒水平就会上升,加剧狂躁症状发作。

    得了抑郁症要不要吃药?

    “大多数 推荐的做法是把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结合起来,但是,自从美国的治疗指南公布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假如抑郁症患者能够得到适当的帮助,他们根本没有必要服用药物。”

    传统的观点认为抑郁症是一种没有现实诱因引发的生理反应,就是把它定义成一种生理疾病,所以传统的做法是以药物治疗为主。

    “患者服用抗抑郁剂,这是一种带有风险的原始治疗手段,但是很多患者用药后确实收到了疗效,为什么?这是因为:抗抑郁剂能够减少快速眼动睡眠时间,或者帮助矫正失调的快速眼动睡眠,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

    “与有效的心理治疗和咨询相比,患者停用抗抑郁剂之后病情复发的几率较高,其原因在于,药物并不能教会患者如何建立一个实事求是的有效内在模板,用以应对现实生活状况。”

    治疗抑郁症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治疗抑郁症的要点在于,我们应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心理学方法,尽可能快地降低患者的 情感 唤醒水平,停止患者的消极内省行为。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利用任何方法,只要它能够充分解决患者未满足的需求,或者,我们也充分利用患者自身的资源。

    情感 唤醒能够劫持我们的大脑,极大地限定我们选择范围,不 定我们的思维,也限定我们的行动。一旦 情感 唤醒水平被降低,大多数人都能够融入正常生活。

    当我们给那些身陷艰难生活环境的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时,关键在于我们要把患者的注意力引向外部去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把问题化整为零,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逐一解决。”

    如何发现自己、家人或朋友得了抑郁症?

    临床医生关于如何鉴别抑郁症,提出以下迹象供参考:

    自我评价或自我价值感下降

    睡眠模式改变,例如失眠或睡眠断断续续

    食欲或体重改变

    情绪控制能力降低,易激怒或产生罪恶感,或容易陷入悲观、愤怒、焦虑之中

    一天之内情绪变化多端

    体验愉悦感的能力下降

    对痛苦的承受力降低

    性冲动减少或消失

    注意力很难集中,记忆力减退

    生活动力减少——感觉一切毫无意义,或者没有值得去做的事情

    ?活力水平下降

    如何帮助一个得了抑郁症的朋友?

    虽然你是他的朋友,但你并不是那个去治愈他的人。你能为他做的最好的事情是:让他觉得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他可以被允许抑郁,不用强颜欢笑。

    以下是一些支持朋友的具体方法:

    允许相处时的沉默。

    如果他想讲一些他正在经受着的痛苦,你所能做的就是安静的倾听。

    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者重复他所说的话(诸如“告诉我那种感觉是怎么样的”或者“听起来似乎你正在经受着巨大的悲伤”),这会让他觉得你像一个心理咨询师,但那是可以的。

    如果他说:“不要像一个心理咨询师啊”,那你就承认,然后换一种表达方式:“你说的没错,对不起。但是,那个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或者你也可以这样说:“对不起,我们也不用现在就讨论这个事情,但是我真的很感兴趣。”

    如果他不想起床,那么你就坐在他旁边,跟他一起看一些什么东西。

    不要抱有期待。诸如“你气色不错,相信明天你的感觉会更好一些”,这听起来像是在鼓励他,但他可能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和恐惧,因为他怕会让你失望。

    尽量让他到室外去,可以是去公园逛或是在街区散步,虽然有时候与非抑郁的人在一起会增强他对欢乐的缺失感。所以,还是去一些让他感觉到舒服的地方吧!

    除此之外,你还需要了解:

    抑郁的人会破坏掉那些可以减轻抑郁的事情,无意识让他以为需要这么做。所以,这个时候的帮助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威胁。

    尝试不要处在一种防御的状态。抑郁的人活在恐惧中,讨厌他自己,并遭受着痛苦的折磨。如果你感觉被他攻击,这个攻击并不是针对你的,那是他的恐惧在驱使他这么做。

    不要寻求正面的反馈。因为你可能得不到这些反馈,但如果他愿意让你参与到他的生活中,那你就是在帮助他了。

    照顾好你自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耗竭了。

    找一个你可以与他交谈并从中得到支持的人。不必对自己的努力感觉太糟糕,或抱怨这个太难了。

    做一个列表,把你认为可能会有所帮助的朋友添加进去,但别包含那些很容易做评判或着总想着如何解决问题的人。

    十一

    得了抑郁症如何最快地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我战胜了抑郁症》的作者格雷姆.考恩(Graeme Cowan)结合大量数据的支持与自身经历,得出了一个康复方案:

    ① 制订有效的康复计划——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CARE方案,即:

    C (compassion):寻找同情与 情感 支持

    A (accessing):接触精神 健康 领域的

    R (revitalizing):寻找带来新生的工作

    E (exercising):日常锻炼

    ② 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评估方法——找到一种有效的测评当下状态的方法用来不时地了解自己的状况,追踪自己进步的状态。

    ③ 建立一个 情感 支持系统——值得信任的医生、亲人(例如配偶、伴侣、家庭成员或亲密朋友)、互助小组成员、同事和员工帮助计划成员,这些人能帮助你在最黑暗的阶段 关。

    ④ 寻求正确的诊疗——一定要寻找到精神 健康 领域的专业人士,务求确诊。作者建议在就医时,最好由一位亲友陪同,作为你与医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并且可以帮助你做一些辅助的记录与补充。

    ⑤ 寻找一份给你带来新生的工作。

    ⑥ 日常锻炼——研究显示20分钟轻快的散步或与之运动量相当的锻炼,会使得心境得到显著改善。

    ⑦ 开始行动——以一周为单位做好计划,设立适度可行的进步目标,并为自己的每一点进步而庆祝,与此同时也为自己安排一些 娱乐 活动。

    十二

    抑郁症有何正面的意义?

    丘吉尔有一句名言:“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丘吉尔之后,黑狗(blackdog)便成了英语 中抑郁症的代名词。现代 社会 ,忧郁症已然成为这个世纪的隐形 ,不知有多少人在暗夜哭泣,不敢承认自己有忧郁症。

    然而英国首屈一指的心理治疗师、作家斯托尔却写了《丘吉尔的黑狗》这样一本书,用正面甚至带点欣赏的观点。

    斯托尔说,忧郁症等 心理往往是非凡成就的一条鞭子,如丘吉尔、卡夫卡和牛顿的人生显示的那样,内心的鏖战缠斗会激发无限潜能。

    对此,崔永元说过类似的话,但是更夸张:“得抑郁症的人都是天才!”

    《丘吉尔的黑狗》告诉我们:抑郁其实是人类当中的智者们向内思考、回归内心的最有效形式之一。因为痛苦可以唤醒人的意识与创造力!

    参考资料:

    《What is depression?》 -Helen M. Farrell

    《How can one best be a friend to someone with depression?》-Ellen rana

    《Human Givens》-Joe Griffin&Ivan Tyrell

    《丘吉尔的黑狗》-安东尼·斯托尔

    《我战胜了抑郁症》-格雷姆.考思

    抑郁是一种心境低落的情绪,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唉声叹气,兴趣缺乏,高兴不起来,意志活动减退,不想做事,回避社交,感觉无望无助无用,有 自残念头,有的还伴有幻听幻想,等等。

    好了,今天关于“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说自己有抑郁症”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说自己有抑郁症”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 转载请注明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说自己有抑郁症_1
    喜欢 (0)
    皖ICP备202201628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