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闭恐惧症是什么症状?

    情感说说 admin 57次浏览

    在幽闭恐惧的cases当中,我们看到被困在如车内、电梯内、密闭房间内的病人极度惊恐。

    他们身处其间,常常产生窒息感甚至濒死感。

    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我发现了下面两个早年元素的组合,是幽闭恐惧重要的病因学起源(之一)。

    一、共生创伤被激活

    这些来访,早年曾经和让人窒息、侵入性极强、共生十分浓烈的早年照顾者,即古老的自体客体(archaic selfobjects)被“捆绑”/“困”在一个狭小心理-物理空间内。

    这种早期因密闭关系而生的心理创伤,会被当下的密闭环境迅速活化,其身体知觉,就好像重新回到了早年挤迫的创伤情境一样。

    和古老自体客体的过度共生,因此导致的窒息感,是人们在潜意识中惧怕幽闭空间的重要病因学起源之一。

    但是被困之人一旦可以接触到今时今日更为滋养的自体客体(如伴侣、咨询师、师长...),比如说与其打电话,通信息以后,幽闭症状就会得到大为缓解。

    这足以说明困住病人的不光是封闭空间,还有内化在其心里的,早年共生味道过浓的自体-自体客体关系。

    这种自体客体的代表,常常是一旦体察到孩子会成长并离开自己,其自体就会崩溃的母亲、父亲或其他早年重要照顾者。

    这种类型的早年照顾者,需要孩子完全粘附自己,孩子通常是他们调节自己情绪,拉高自己自信和自尊,维持自体完整的最重要存在——是他们最重要的自体客体。

    二、被遗弃的无助感被激活

    第一种情况中的照顾者,虽然会缠结住自己的孩子,但是正如我在“关系型自体心理学研讨”(二)——共情、镜映、及非病态化视人...一文中所说的——“被当作宠物一般共生对待的孩子,其实根本不会被照顾者视作一个有主体性的人,更不会被视为一个个体。因此哪怕他们和照顾者的外在的互动看似很多,内在依然会感到极为空虚,甚至寂寞。

    他们被操弄的是外在,外在看似热闹;然他们孤寂的是内里,内里全然不被看见,因而孤独。这两者一点也不矛盾。”

    所以被困在幽闭空间里的病人,在第1个病因学因素中看似是“共生太浓”,但实际上我们也绝不能忽视病因2:即病人早年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完全不被看到,不被听到,它们甚至完全被照顾者自己的种种喜好给尽数遮蔽掉。其中例子,就是著名的“有种冷叫妈妈冷”。

    所以病人的内在体验核心是无助、无力、无论怎么呼喊也不会有人来救的,深深地被忽略感。

    这种无助、无力、被忽略甚至遗弃的感觉,也会在封闭空间中被激活。

    三、 结语:过年也要保护自己

    我当然认为幽闭恐惧的病因学研究应该多元化。认知学派可能会认为对身体症状的病理性解读——这个“错误认知”是致病关键。我对此非常认同。

    但是动力学,尤其是自体心理学也应该提出自己的解读。自体心理学的解读强调贴近来访者的主观体验,碰触其潜意识,但不碰触太深(因为那会让来访者失去被理解的感觉)。

    在我接触过的幽闭恐惧cases之中,有时是病因一占主导,有时是病因二主导,但大多数情况一和二会形成一个病因学组合。这种组合,也最符合“共生性极强”的亲子关系真实情况——外在共生得紧,而内在被看到的几乎为零。

    我欢迎各位与我讨论,交流你的想法。但我希望你们可以节制“该怎么破”的提问,因为我这里不是“提出问题—解释问题—解决问题”一条龙服务的大型心理公众号,我的精力有限,仅仅照顾自己的来访就会耗去大部分心力。

    在此我想祝大家新年快乐。但我也想最后点个题——过年和早年自体客体团聚,大部分是欢喜的,但也有一部分的体验是窒息和挤迫的。

    我们赞颂那些欢喜,但我们也需要看到和倾听自己的窒息和挤迫。这些都是人的体验,无分优劣,无问东西。

    所以即便过年,也不忘倾听和保护自己独有的体验。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 转载请注明幽闭恐惧症是什么症状?
    喜欢 (0)
    皖ICP备2022016281号-13